紫菜養殖,起始于1966年。1989年,連云港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,養殖條斑紫菜20公頃,獲得成功。并引進日本紫菜加工機1臺套,將生產的鮮紫菜加工成品,出口創匯。1990年,從日本引進“曙光1號”條斑紫菜新品種并栽培成功,引進“全浮流式”養殖技術,擴大了紫菜的養殖范圍和面積。
1991年,市水產科學研究院“條斑紫菜冷藏網技術應用研究”獲得成功,建立了條斑紫菜良種培育、保種育苗基地,為條斑紫菜的養殖和發展,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后又引進紫菜加工生產線13條,隨著紫菜加工質量的提高,促進了紫菜養殖與加工業的發展,在潮間帶、淺海掀起了紫菜養殖的高峰。
1995年8月27日,成立了連云港市紫菜協會。
2000年,全市養殖紫菜2480公頃,產量3155噸,紫菜加工企業60余家,紫菜加工機100多臺(套),其中一次性加工機83臺,二次加工機21臺,主要分布在連云區、贛榆縣、灌云縣等沿海地區。全市一次加工紫菜4.4億張,二次加工紫菜9000萬張,實現產值2.8億元,創匯2000萬美元,外銷量達95%以上。
連云港市雖生產了大量的紫菜,但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、規范化的干紫菜對外交易市場,紫菜的出口銷售,處于各個紫菜生產企業自行銷售,互相壓價,競爭出口的混亂狀態,嚴重制約了紫菜產業的發展。2003年12月6日,成立了連云港紫菜交易所有限公司,交易所采用國際上先進的招投標方式,統一規范連云港地區的紫菜交易活動,并按照統一交易規則和紫菜等級劃分標準,組織運營。該交易所為連云港市紫菜的養殖、加工和銷售發揮了服務、溝通和協調的作用。于2005年6月2日,舉辦了歷史上第1次中日紫菜貿易投標會,真正進入了日本市場和國際市場,這也為中國紫菜產業、特別是連云港市紫菜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機遇。
2005年,全市紫菜養殖面積3254公頃,產量3296噸。全市一次加工紫菜5.24億張,二次加工1.45億張。
經過十余年的發展,截至2017年,連云港市紫菜養殖面積達到36萬畝,產量超過30萬噸,實現產值達40億人民幣。連云港市的紫菜生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育苗、養殖、加工、毛衣產業鏈,已經成為全國條斑紫菜生產、加工和創匯的重要基地。